当前位置:首页 > 普洱茶文化 > 茶马古道 >

茶马古道之---马台

2014-06-24 12:17来源:未知阅读:3 收藏
 

一、历史沿革
    相传200多年前,景谷至缅宁(今临沧)在澜沧江设渡口,行人、马帮由东岸西渡后即爬陡坡,到此平台人困马乏,常在此露宿,后有人开设马店,成为商品交换之集市,故名马台。民国27年(1938年),马台片区被称为东区,俗语称之为“上、下、中江、八甲、四脚马”。其中:“上江”指老邦东所在地;“下江”指那招的坝蜜河、马觅、邦公一片;“中江”就是现在的马台;“八甲”指现在邦东的驻地坡头一带;“四脚马”则指平村。东区下设5个乡,马台乡、平村乡、璋珍乡、那招乡、南糯乡,共有7保80甲。
  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1951年3月,根据大理专员公署指示,马台成为县辖第五区,成立第五区人民政府,区政府机关设在现马台乡政府驻地。下辖清河、琅琊、唐家寨、马台、全河、那杏、南糯、平掌、平河、邦东、卫平、平村等12个乡。此时,那招划归博尚区。
    1958年10月,马台区成立人民公社,仍下辖邦东、平村两乡。
    1961年,邦东乡、平村乡分别从马台公社分出,成立邦东公社、平村公社。此时马台公社下辖清河、小坝子、琅琊、唐家寨、马台、大忙顶、小忙顶、上寨、小马台、全河、那杏、南糯、平掌共13个管理区。
    1962年马台公社改为马台区,下辖清河、琅琊、唐家寨、马台、全河、那杏、南糯、平掌、平河9个乡。云紫轩普洱茶。
    1963年,邦东乡重新划归马台区管理。
    1966年,马台区改为马台公社,更名东方红公社。同年,邦东从马台划出,成立和平公社。此时东方红公社分为2个公社:马台公社、那杏公社。其中,马台公社下辖11个生产大队:清河、小坝子、平掌、田坝心、丫口、琅琊、等简、唐家寨、那朗、南顶、马台;那杏公社下辖7个生产大队:全河、萝卜山、那杏、平河、金竹林、核桃树、南糯。整个东方红公社共有18个生产大队,222个生产小队。    冰岛茶区、邦东茶区与马台茶区是临翔区最近的三大茶区,其中马台茶区与邦东茶区相邻,同处澜沧江边上,且两茶区海拔高度相差不大,同属云南勐库大叶种茶,但因邦东茶区主要集中在公路上下,因此更容易被外人了解,而马台的乔木茶区因离公路较远,主要集中在唐家村:忙送组后山以及田坝心组后山,马台村大忙顶后山,因山高坡陡,一般了解的茶商很少(也正是这原因,马台乔木茶区原生态的特性才得到了更好的保存),相反在公路边又有部份是台地茶,所以给很多茶商的印象是马台主要是台地茶。
     经过对马台茶区的了解,我才知道,茶叶是马台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,但市场上却很少听说马台茶,原来马台茶都是做了冰岛茶与邦东茶的嫁衣,马台的小茶所靠多年的制茶经验,可以把茶叶外形制成双江冰岛和邦东昔归两地的茶样,之后经过当地的小商人,把马台的毛茶或鲜叶运到双江冰岛和邦东一带销售。在这之前是运往景谷 思茅和下关销售。
    马台茶区与双江冰岛茶区和邦东茶区相比,马台茶区的另一优势就是生态保护好,茶区周边都是森林。农田、耕地和村庄都在茶区下游,茶区水资源没有受到人为的影响,茶园内的水源都可以直接饮用,(马台乡政府的饮用水源就在茶区内)
    现如今马台茶区的制茶所不仅能做出质优的普洱茶,还能加工味美形优的滇红茶运往云县、凤庆销售。

 

精选导读